
十年前,Google 重塑品牌,推出了全新的無襯線字標。為了配合這一變化,其藍底白字的「g」字圖標也變成了如今已廣為人知的四色「G」圖標。這一系列更新標志著 Google 在多平臺、多設備、多應用場景中統一視覺語言的開端,也成為品牌數字時代的重要象征。
谷歌于今年初首次為其搜索服務啟用了色彩更鮮亮的四色漸變「G」圖標,并于6月率先應用于其iOS應用圖標。在隨后的數月間,該新版「G」標識已逐步擴展至更多產品與平臺。至9月30日,谷歌宣布此四色「G」將不再僅代表搜索業務,而正式升級為整個谷歌公司與品牌的核心視覺標識。

全新的「G」圖標延續了紅、黃、綠、藍的經典配色,但使用了更為明快的色調并融入漸變手法。與舊版的純色塊相比,漸變設計賦予圖標更豐富的層次與動態效果,使其在數字界面中更顯鮮活。
此次調整看似細微,卻蘊含清晰的戰略意圖:既維系了Google在色彩與形狀上一貫的高辨識度,守護用戶的品牌記憶;又借助細膩的色彩過渡,使品牌形象更緊密地契合其AI驅動的未來愿景。
從三色描邊的藍色復古大寫字母G到小寫的藍底白字g字,再到如今的四色漸變,Google 的「G」圖標已經不只是瀏覽器標簽上的一個小圖標(favicon),它和其字標一樣,已成為Google品牌識別體系中最簡練、最具代表性的視覺符號之一。
26年前,谷歌誕生一年后,Google 首次推出 favicon(網頁圖標)。圖標為白色背景上的藍色大寫「G」,外圍有紅、藍以及兩條綠色邊框。
這是 Google 的第一個網頁圖標,其設計延續了當時品牌 Logo 的襯線字體和配色,是早期互聯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「小圖標」之一。在寬帶普及之前,這個小小的 G 出現在用戶的瀏覽器標簽和收藏夾中,成為 Google 搜索的快速入口。
2008年5月,Google 推出了全新的 favicon。設計采用品牌 Logo 中的小寫「g」,以藍色呈現于白色背景之上。這次更新的初衷是為了讓圖標更適應移動設備端的顯示需求。當時智能手機剛剛興起,Google 希望通過一系列更具可擴展性的圖標,提升品牌在不同尺寸屏幕上的識別性。
2009年1月,Google 啟用全新的 favicon:左對齊的白色「g」置于紅、綠、藍、黃四色色塊背景中,上下左右部分略有裁切,呈現出鮮明的視覺個性。這一設計由巴西坎皮納斯大學計算機系學生 André Resende 提交,他在 Google 2008 年的 favicon 設計征集活動中脫穎而出。當年,Google 在其官方博客評價他的作品「極具識別性與吸引力,成功捕捉了 Google 的品牌精髓」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款圖標成為許多人心中最具記憶點的 Google 網頁圖標,甚至在后續新圖標推出后,仍在部分頁面上沿用數年。2012年8月13日至8月19日間,Google 使用了一個過渡性的圖標。白色小寫「g」置于淺藍色背景中央。這個版本看起來就像2008年藍色字母版本的「反轉」樣式,不過僅使用了一周時間就撤換了。8月20日,Google 對圖標進行了輕微的調整,整體外觀保持不變,但細節處理更為統一。
2015年可以說是 Google 視覺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。隨著新 Logo 的發布,Google 推出全新的圖標設計。回歸大寫「G」,并以紅、黃、綠、藍四種顏色拼接而成,取代了之前的小寫 g 圖標。這枚圖標如今已成為 Google 品牌的核心識別元素之一,廣泛應用于應用圖標、產品入口、以及全站搜索符號。同時,Google Dots 繼續作為輔助動態元素存在于語音與智能交互場景中。
2025年5月12日,Google 為其iOS 應用程序推出更明亮的顏色與漸變的新版「G」圖標來取代了原本的純色拼塊圖標。9月30日,Google 通過一則特別的 Doodle 動畫展示了使用十年的「G」字過渡至新的漸變「G」,宣告正式進入AI 時代。
從1999年的藍色大寫「G」到2025年的漸變「G」,這枚圖標的演進脈絡承載著Google從搜索引擎崛起、移動生態擴張到AI戰略轉型的全歷程。它不僅是品牌識別的核心載體,更成為技術演進與視覺表達交互演變的時間標尺。展望未來,隨著AI與多模態交互深度融合,「G」將可能超越靜態標識的范疇,演進為智能交互的關鍵入口,成為Google品牌動態化、智能化的靈魂象征。
尼高品牌設計是一家擁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品牌設計公司,專注于“品牌策略與品牌設計”,以“策略指引設計”為創作理念,為企業、產品提供系統的品牌形象解決方案的專業設計公司。免費咨詢電話:0755-82198877 82178869